我國民間有個說法,夏至吃餛飩的話,可以使人聰明。因為餛飩與渾沌諧音,所以夏至吃餛飩這件事也被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夏至這天有個有趣的現象,叫“立桿無影”,夏至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日子,過了夏至之后,氣溫還會逐漸升高。
夏至吃餛飩的來歷
夏至有很多傳統習俗,其中一個就是吃餛飩。夏至吃餛飩使人聰明。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民間還將吃餛飩引申為打破渾沌,開辟天地。還有一種說法是,夏至吃餛飩可以使身體健康。
夏至的氣象變化
夏至是每年陽歷6月21日至6月22日左右。夏至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這個階段也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刻。
夏至為什么立桿無影
夏至有個有趣的現象,叫“立桿無影”。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回歸線地區就會出現短暫的“立桿無影”現象。目前中國大陸設有5處北回歸線標志,分別位于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生活在北回歸線上及其以南附近區域的人們,可于夏至日前后幾天的中午在太陽下立根竿子,觀察一下“立竿見影”如何變成“立竿無影”。再往北的地區,就沒辦法看到這個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