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風力不強的時候,吹得人們是很舒服的;但是風力變得很大的時候,就會成為災害。有些朋友對11級風感興趣,所以想好好來了解一下,11級風能把人吹跑嗎?11級的臺風可以刮飛人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1級風能把人吹跑嗎
能把人吹跑。11級臺風等級為強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m/s,陸地物象是損毀普遍,房屋吹走,在海面造成的浪高超過11.5米。
風是怎么形成的
在大自然中,風的形成是因為太陽輻射熱。太陽光照射大地,把熱量也帶來,陽光所到之處的溫度都會上升。地表的溫度上升,地表附近范圍的空氣的溫度也隨之上升。空氣受熱會膨脹變輕,往向天空飄。當離地表越遠,溫度就越低。所以熱膨脹的空氣與原來處于高空的冷空氣相遇,溫度下降。空氣變冷變重,又重新降落會地表。升溫降溫,你來我往。形成了一個不間斷的循環。這樣的空氣流動就變成了風。不過風一般是指空氣的水平運動,也就是橫向。上升下降是縱向,所以風的產生也并不是單純風上下竄。
當在同一個區域,比如白天的海邊和陸地,陸地吸熱快,海面吸熱慢。陸地上的空氣因為熱得快,先上升,所以氣壓比較低。海面上的空氣熱得慢,也就還沒全部上升,氣壓比較高。這時因為陸地上方的空氣減少,就要從周圍補充。海面上的空氣就被“吸”往陸地上,高壓轉向低壓。所以在江邊或者海邊總是可以吹到比較涼爽的風,就是這個原因了。
另外還有一個和風形成有關系的物質,就是水。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水蒸氣,同樣也是氣態,屬于空氣的一部分。水的蒸發和凝聚也是空氣變輕變重的原因之一。風形成的循環和自然界水的循環,兩者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
風其實是一個表示氣流運動的物理量,還包括了風速和風向。因為還有風向,所以風是一個物理矢量。所以我們一般在日常生活中,看天氣預報的時候,氣象臺都會把風速和風向都為大家播報清楚。雖然對我們來說,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對于一些行業的人來說,了解風速和風向還是比較重要的,比如出海的漁民。特別是風速的大小,將會影響海浪的大小。
在1805年,英國人弗朗西斯·蒲福就已經制定了一套風力等級,稱為蒲福風力等級表,又叫蒲福風級。1947年,第12屆國際氣象臺長會議上被正式承認,成為了國際通用的風力等級表。最開始蒲福風力等級表只適用于海面,因為原來風力對應的情況,都是海面海浪的情況。也就是人們可以靠著這個表來分辨風力,同時還可以分辨海面將會起什么樣的海浪。后來進行了改良和擴充,最終才變成可以適用海陸。
不得不說,風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時時刻刻存在于我們身邊。其實只要在地球上,處于這個充滿空氣的環境中,你輕輕揮揮手就可以把風召喚來。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每個人都將化身為風的使者,想盡辦法讓風出現。而風只要感受到你的召喚,就會馬上趕來。若你需要它持續出現,就要不斷召喚罷了。不過人類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制造了名為風扇的機器,可以不間斷召喚風。更有叫空調的機器,能吹來涼爽的風降溫。
不過當風力太大,就會成為災害。風力七級以上,就開始對人類的生活有了影響。颶風和臺風,其實每年我國也都要經歷十次左右。作為沿海的廣東,臺風來時的破壞,從小就有目睹。然而即使知道了臺風來襲,我們卻無能為力。每次只有做好防護,盡可能減少損壞。我們剛才說風和水是密不可分的,臺風是很好的證明。每當臺風來襲,總是有雷雨天氣相伴而來。所以損壞也總是雙倍的。在外國更是有龍卷風侵襲,破壞力更是強大。
所以不要小看風,既可以是輕柔撫人臉,又可以是殘暴毀家園。對于大自然,人類看似能“控制”,但始終是無法駕馭。還是請對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保護大自然,其實就是在保護自己!
大風出行提示
1、謹慎駕駛
大風中行駛,駕駛人要密切注意路面的情況,把握好方向盤,保持中低速行駛。
2、注意非機動車和行人
在大風中,有的行人會加快腳步奔跑,有的騎車人會搖晃不定,遇到這些情況,駕駛人一定要提前減速、避讓,并隨時做好制動停車的準備。在經過路口或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混行的道路時,應及時減速,并提防行人、騎車人等突然闖入自己的行車路線。
3、順風行車判斷提前,逆風行車注意風向
車借風勢,順風車跑起來比平時更加輕松,所以制動距離會因此延長。在跟車行進時,要注意拉大與前車的距離,以防追尾。逆風行車,在踩加速踏板時有動力不足的感覺,特別在上坡路段感覺會更加明顯。為抵消風力作用,踩加速踏板適量加深。逆風行駛,還應注意風向突然改變或道路出現較大彎度,阻力因減小而使汽車速度猛然增大,從而失去控制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