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朝到清朝,我國一共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此期間的皇帝也數不勝數,而與之相對的宦官更是多如牛毛。那么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四大太監吧。
趙高
指鹿為馬的典故大家都熟悉,趙高的名氣也足夠大,無論是否了解秦朝歷史,都或多或少知道這個人物,此人在秦始皇死后秘不發喪,逼丞相李斯一起篡改遺昭,殺公子扶蘇,立胡亥為帝。為了試探和施威,朝堂上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鬧劇,論資排輩的話,趙高是后世所有太監的老祖宗,是最早的一位有影響力的太監。
童貫
做太監做到封郡王的,歷史上除了童貫還沒人能夠做到。歷史上太監權力大的有不少,但登堂入室,封大官的不多,而童貫一生掌兵權二十多年,破西夏,征方臘,立下一些戰功,曾掌管樞密院,太監一般不能做外官,但童貫做到了,而且做到開府儀同三司,這個是一品大員才有的待遇,封廣陽郡王的待遇,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鄭和
七寶太監鄭和,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早年跟著朱棣,因為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朱棣重視,鄭和懂兵法,有謀略,又有指揮才能,朱棣任命他擔任下西洋總兵正使一職,率領船隊下西洋。鄭和前后七次出海,為打開大明朝的海外起了關鍵作用。
鄭和在最后一次出海時,病死在回來的路上。他的七下西洋穩定了中國和南陽各國的關系,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功績至今廣為流傳,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
魏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后改姓名叫李進忠,出任秉筆太監后,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