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關于月份民間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如臘月指的是農歷十二月,正月指的是農歷一月,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叫法指代月份,那么你知道元月嗎?元月指代的是什么月份,元月是陰歷還是陽歷呢?元月一般是說一月,想知道元月是陽歷一月還是陰歷一月,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元月是陰歷還是陽歷
元月是每年的第一個月份,本指農歷一月(正月),現也常用于指陽歷(公歷)一月。
現代漢語中,元月和正月所指歷法有所不同。正月特指農歷的一月份,即從春節開始的那一個月時間。元月特指公歷(格里高利歷)的一月份,從元旦開始的那一個月,通常所說的1月。
農歷一月別稱
一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歷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后來,秦始皇當政,“正"和“贏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公歷一月有什么節日:元旦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之名稱指的是夏歷(陰歷,又稱農歷)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
元月與正月有什么區別
元月和正月的區別是元月是指陽歷的一月,而正月一般指陰歷的一月,一月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元”即是“始,第一”的意思,因此用“元月”指一年的開始。
正月即為“建正”之月,在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在大眾口語里,正月通常指“陰歷正月”,大眾習慣重視初一十五等陰歷內容。
元月有沒有什么別稱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初春、元春、新年、早春、端春、肇春、獻春、春王、首歲、華歲、肇歲、開歲、獻歲、芳歲、初歲、發歲、初陽、孟陽、新陽、春榮、正陽、太簇、歲始、王元月、初空月、霞初月、早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謹月、建寅、寅月、楊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個月、元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其他帶“元”的時間
1、元夜
元夜,即農歷正月十五元夜,又稱上元節、燈節。中國農歷節日之一。元夜成為節日成型于公元一世紀的漢代,現在已經成為華人世界的重要節日之一。
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并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夜。
2、元年
元年,拼音是yuán nián,指某個事物或事件開始發生的時間,例如:公元元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1978年是改革開放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