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聽到回南天是不是第一個想到南方的小伙伴呀,每當在初春時節,南方小伙伴就會說回南天了少開窗,而一般說道回南天,他們都表示很崩潰。大部分北方的朋友表示不太懂什么是回南天,聽說你們不知道什么叫回南天?不止回南天還有一個叫梅雨季,那么具體回南天和梅雨天有什么不同?一起來了解。
聽說你們不知道什么叫回南天
回南天(簡稱回南)是對我國南方地區一種天氣現象的稱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時,氣溫開始回暖而濕度猛烈回升的現象。回南天是天氣返潮現象,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后,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后,容易產生水珠。“回南天”出現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墻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濕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而濃霧則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據統計,回南天現象嚴重時可使能見度降至50米。在回南天氣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進而霉變腐爛,因此,要適當采取相應的防潮措施。
為什么會有回南天?
從氣象學角度來看,當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溫之后,物體的表里都冷透了,物體的溫度小于或等于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就開始在物體表面凝結,起水珠,回南天現象由此產生。所謂的露點溫度,是指在空氣中水汽含量和氣壓不變的條件下,當氣溫降低到使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主要是因為冷空氣過后,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后,容易產生水珠。
春天時的回南天墻壁和地板都會出水,其實跟海霧產生的原理很相似。
溫暖潮濕的海洋氣流,從較暖海面流經較涼的海面,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霧滴,在空中積聚便形成霧。如果氣流經過的海面溫差大,則成霧的機會亦較大。
同樣地,受冬季寒冷天氣影響,墻壁和地板的表面都變冷了。如果這時溫暖潮濕的空氣流過墻壁和地板,空氣中的水份遇冷凝結成水滴,附在墻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墻壁和地板滲出水來了。
在夏天,縱然有潮濕的海洋氣流,但墻壁和地板的表里不夠冷,墻壁和地板還是不會出水的。
回南天和梅雨天有什么不同?
1、時間定義不同
回南天
華南屬于典型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每當每年3月至4月時,從中國南海吹來的暖濕氣流,與從中國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在嶺南形成準靜止鋒,使華南地區的天氣陰晴不定、非常潮濕,期間有小雨或大霧,回南天現象由此產生。
梅雨天
每年大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匯合于華南地區,由于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汽,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產生大量對流活動。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以致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此時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2、嚴重程度不同
回南天和梅雨天都是濕漉漉的天氣,但是梅雨季節是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而且持續時間比回南天更長,更讓人覺得悶熱潮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