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感染者其實現在挺多的,一種屬于輕微很輕或者沒政治的,一種是屬于有潛伏期的。那么,無癥狀感染者要不要隔離呢?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介紹吧!
無癥狀感染者為什么不算新增
無癥狀感染者包括兩部分人群,第一部分是所謂的隱性感染者,這類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全過程從頭到尾都沒有癥狀,或者癥狀很輕微;另一部分人群則是感染以后還處于潛伏期,后面可能會出現癥狀,但是在檢測的時候可能還沒有癥狀,是屬于潛伏期,從管理學的角度,用“無癥狀感染者”來統稱這部分人。
無癥狀感染者要不要隔離
要進行隔離。
無癥狀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因此根據國家有關要求,一旦診斷為無癥狀感染者,需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
如果無癥狀感染者核酸檢測仍為陽性,則繼續隔離醫學觀察,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進行規范治療,對于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確診和無癥狀感染者區別
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是按照診療方案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即病毒學檢查陽性,同時有臨床癥狀或血液及影像學檢查異常,其臨床嚴重程度包括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種類型,如果感染者沒有出現臨床表現癥狀,但肺部CT檢查有病變,也可以診斷為確診病例。
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狀感染者無相關臨床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通常指核酸檢測)或血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檢測是陽性者,后續出現相關癥狀或體征,符合確診病例診斷標準后可認定為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