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還叫什么
天安門還叫什么
1651年10月31日,清世祖將“承天門”改稱“天安門”。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最初被稱作“承天門”,有“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年的承天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后,便派蒯祥等著名的匠師分工負責皇宮建筑群的設計和施工。1420年皇城正門竣工,沿用唐代皇城正門舊稱“承天門”。此門為黃瓦飛檐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樓正中懸掛著“承天之門”的匾額,但遠沒有如今天安門這么壯麗。明景泰二年此牌樓毀于大火,成化元年重建“承天門”門樓。明末時“承天門”又被李闖王的一把大火給燒了,直到清順治八年重修,才大體成為如今的樣式。
導讀1651年10月31日,清世祖將“承天門”改稱“天安門”。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最初被稱作“承天門”,有“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年的承天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后,便派蒯祥等著名的匠師分工負責皇宮建筑群的設計和施工。1420年皇城正門竣工,沿用唐代皇城正門舊稱“承天門”。此門為黃瓦飛檐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樓正中懸掛著“承天之門”的匾額,但遠沒有如今天安門這么壯麗。明景泰二年此牌樓毀于大火,成化元年重建“承天門”門樓。明末時“承天門”又被李闖王的一把大火給燒了,直到清順治八年重修,才大體成為如今的樣式。

1651年10月31日,清世祖將“承天門”改稱“天安門”。
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最初被稱作“承天門”,有“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年的承天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后,便派蒯祥等著名的匠師分工負責皇宮建筑群的設計和施工。1420年皇城正門竣工,沿用唐代皇城正門舊稱“承天門”。此門為黃瓦飛檐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樓正中懸掛著“承天之門”的匾額,但遠沒有如今天安門這么壯麗。明景泰二年此牌樓毀于大火,成化元年重建“承天門”門樓。明末時“承天門”又被李闖王的一把大火給燒了,直到清順治八年重修,才大體成為如今的樣式。
天安門還叫什么
1651年10月31日,清世祖將“承天門”改稱“天安門”。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最初被稱作“承天門”,有“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年的承天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后,便派蒯祥等著名的匠師分工負責皇宮建筑群的設計和施工。1420年皇城正門竣工,沿用唐代皇城正門舊稱“承天門”。此門為黃瓦飛檐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樓正中懸掛著“承天之門”的匾額,但遠沒有如今天安門這么壯麗。明景泰二年此牌樓毀于大火,成化元年重建“承天門”門樓。明末時“承天門”又被李闖王的一把大火給燒了,直到清順治八年重修,才大體成為如今的樣式。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