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民歌,有些民族民歌更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能夠傳承下來,也主要在于本民族人民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重視。塔塔爾族文化中,塔塔爾族民歌有很多種類,都有很多代表性的民歌。一起去盤點下塔塔爾族的民歌。
塔塔爾族民歌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以其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音樂手法在新疆各民族的民歌中綻放異彩。有的歌曲以姑娘的名字命名,《愛皮帕》、《拉瑪依》、《別爾達吾孜凱》等。
有的以動植物來命名,尤其喜愛以蘋果相贈,表示對異性的好感和追求,如塔塔爾族青年在挑選對象時,常常唱一首名為《莫愛挑撥》的情歌,歌詞雖短,卻很精辟。以新鮮蘋果做比喻,唱出對愛情嚴肅、慎重和忠貞的贊美。此外還有《果樹》《鴿子》、《粉紅色的花》、《野櫻桃》等。除情歌外,還有贊歌,以歌頌大自然的題材居多。
塔塔爾人民熱情奔放、樂觀開朗,他們對家鄉、民族及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情感。歌曲《我們的原野》贊頌塔塔爾人民生活的地方、《阿吾勒的歌》熱情歌頌家鄉、《泉邊》描述春風吹蕩,每一首都像一幅秀麗的生活風景圖。
農耕之歌類的民歌有《收割之歌》、《打草歌》、《鐮刀姑娘》等。這類民歌的節拍重音與節奏重音往往同位,強弱分明有脈沖感,句逗清楚,音高起伏不大,多用勞動生活中語言,常用強有力的節奏型貫穿全曲的。農耕之歌類的民歌還包含慶祝豐收、歌唱喜悅之情等場合歌唱的民歌,如《歡樂的撒班節》等。
牧歌詠嘆之調類的民歌是自由抒發情感的歌曲,節奏是無律動的自由感嘆,節拍多無規則,其風格類似于蒙古族的長調,往往是在放牧勞動中自由渲泄的呼喊和無拘無束的自在心態的表達。生息環境之曲類的民歌是直接或間接對勞動對象牲畜和飛禽,或對勞動環境的描繪的歌曲。如《黑森林》是對放牧環境的描寫,《月兒高高》是對放牧時間的記錄,《駿馬和馬嚼子》對放牧對象的贊美,《天鵝的翅膀》曲調恬靜、柔美,充滿了夢幻般的藝術氣氛和色彩。
搖籃歌是塔塔爾人舉行“搖籃禮”時唱的歌,在場的長者吟唱著《搖籃歌》為新生兒祈禱。
婚禮歌在習俗民歌中最具特色。婚禮歌多由歌手根據固定曲調即興編唱,內容是對新郎、新娘的贊頌和祝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婚禮之歌》、《美麗的情侶》、《艾比拜》等。婚禮歌的表演形式有獨唱、男女對唱(問答式加助唱),表演內容風趣幽默,表演氣氛十分熱烈。每逢高潮,男女群眾則情不自禁的載歌載舞。
祭祀歌是塔塔爾人在宗教儀式上唱的歌,有《祭祖歌》、《祭奠歌》等。歌曲結構短小,曲調平直,其內容多是薩滿教的信仰遺存,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認為世界分為三界,天堂為上界,諸神所居;地面為中界,人類所居;地獄為下界,鬼魂和祖先所居。
喪葬歌亦稱挽歌,有《悼念歌》、《報喪歌》、《告別歌》等,這些歌曲表達了生者地死者的深切悼念,對遭不幸的親屬的親切安慰。此類歌曲一般曲調緩慢低沉,充滿著悲痛哀傷的情緒。
你可能會喜歡:
景頗族的名人盤點
淺談壯族的起源是怎樣的
畬族建筑特色與特征
惟妙惟肖的畬族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