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后代研究歷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嘆過去的歷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越王勾踐劍,屬青銅劍,制作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歷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
據稱,后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但因吳王無道,其中湛廬寶劍“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此劍雖歷經數千年,但劍身沒有銹跡,花紋光亮如新,劍鋒閃爍寒光,依舊鋒利無比,實為曠世罕見之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