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就是炎熱的天氣離開的意思,是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之一。處暑屬于秋季的節氣,在每年8月22日至8月24日左右交節。處暑過后,天氣會逐漸轉涼,迎來天氣意義上的秋天。自古以來,處暑有很多傳統習俗,包括開漁節、放河燈等。
2022年處暑節氣
處暑的日期為,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候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酷暑結束了。由于“秋老虎”短期回熱天氣影響,處暑過后仍有持續高溫,雖沒有夏天酷暑,但仍會悶熱,并且干燥,天氣由炎熱轉向悶熱。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候由炎熱向悶熱轉變的節氣。天氣特點是干燥、悶熱。處暑的到來,也表示我們即將迎來天氣意義上的秋天。
處暑習俗之開漁節
在我國沿海地區,處暑這天有個活動,叫開漁節。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游、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熱烈的漁文化,也品嘗了鮮美的海產品。這個活動也寄托了沿海地區漁民的美好心愿。
處暑習俗之放河燈
在我國古代,放河燈是為了寄托對逝者的悼念。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在民間,農歷七月半也被稱為鬼節,有放河燈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