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明祭掃節日即將到來,都知道清明節掃墓是一項很重要的習俗,但是清明之前就有很多人開始上墳掃墓了,其中民間流傳一句新墳不過社的說法,你知道新墳不過社是什么意思嗎?若是去掃新墳不能超過春社日這一天,那么2022年新墳不過社是指哪一天呢?和小編一起去查詢了解下吧。
2022年新墳不過社是指哪一天
2022年新墳不過社是指3月16日,農歷二月十四,星期三。
新逝的長輩三年之中的掛青和壘墳,必須在春社日之前進行,俗稱“新墳不過社”。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社日。2022年立春是2月4日,立春這天就是戊子日,第二個戊日是2月14日戊戌日,第三個戊日是2月24日戊申日,第四個戊日是3月6日戊午日,第五個戊日是3月16日戊辰日。
按民間習俗,祭掃未滿三年的新墳要在春社日之前。所謂“新墳不過社”。給新去世的人祭掃,一般不叫掃墓,叫"掛社"。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社日。
春社日,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掛社時,先擺放好鮮花,貢品,潑酒水,燃香燭,燒紙錢,給去世的人鞠躬或磕頭,然后燃放鞭炮。同時給新墳理理草,去除雜草泥土;和去世的親人說說話,以表達懷念之情。
新墳不過社
舊俗同一族姓之人集體祭祀祖先,稱為辦“清明會”。有專門的田產,稱為“清明田”,所收租谷用于此項祭祀活動。屆時殺豬宰羊,大辦酒席,老幼皆可參加吃喝,除到宗祠祭祖外,還要到遠近的祖墳進行祭掃。
到祖墳進行祭掃,稱為“掛青”,可以在“清明”節前后十天內進行,一般人家備好“青紙”、香燭紙錢、鞭炮、酒食、果品等,先后到祖輩、外祖的墳前祭奠。“青紙”用白紙重疊鉆成若干銅錢形,集而成束,懸于竿頭,插于墳上。有的還要在墳頭上增培泥土,俗稱“壘墳”。
新墳不過社是什么意思
“新墳不過社”指的是給新墳,也就是先年或當年新亡故的人,有些地區指新亡三年內亡故的人,掃墓要在春社前。2022年上墳時間是3月16日前后,因為2022年春社日是3月16日。
一般祭祖多在三月清明和七月半鬼節,尤其是清明掃墓掛青,我國大部份地區都有此習俗。意在緬懷祖宗和先人,給他們獻上祭品。新墳不過社,按照安慶風俗新墳清明祭掃要在春社日之前,兄弟姊妹莫衷一是,春社日是立春日后的第五個戊日。
川南人家,有上新墳的習俗。所謂新墳,就是家中去世的親人最開始三年時間,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要到新墳燒紙錢,放鞭炮。上新墳的時間是有規矩的,第一個年頭是正月初一,第二個年頭是正月初二,第三個年頭是正月初三。
新墳上墳時間:早上5-7點
一般來說,上墳要選擇好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一般來說,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5-7點。不過由于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么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祭拜。
為什么“新墳不過社”
據說去世未久的人剛到陰曹地府舉目無親,孤獨無依,勢單力薄。陽世親人捎去的祭品總會被別的野鬼搶奪。而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此時給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才能悉數收取。
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谷豐登。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后,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義·社稷》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鄭玄作注:“后土,社也。 ”以后為便于祭祀土地神。二月“春社日”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節日,又稱中和節,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谷”。寄托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