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房玄齡、長孫無忌都是有名的忠臣,功臣,各有所長。
魏征,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陽,現(xiàn)晉州市。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因直言進(jìn)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 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進(jìn)士,授羽騎尉。后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負(fù)責(zé)綜理朝政。歷任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封梁國公。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追贈太尉,謚號文昭。后配享太宗廟廷。
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其評價是,玄齡當(dāng)國,夙夜勤強(qiáng),任公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dá)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wù)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長孫無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結(jié)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后,無忌前往投奔,并隨太宗征戰(zhàn),成為其心腹謀臣,后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后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chǔ)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后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