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冬天是從立冬開始。外國習慣冬至開始。
冬天,又稱冬季。北半球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2月。
但因為南北半球所處的時間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1、12、1月份。在中國,冬季從立冬開始,到立春結束;西方人則普遍稱冬至至春分為冬季。從氣候學上講,平均氣溫連續(xù)5天低于10攝氏度算作冬季。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jié)氣分為3個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jié)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不僅被看做是冬季的首日,還一度被視為歷年之首,農歷十月初一不僅是“十月節(jié)”,又叫做“秦歲首”,因為秦人沿襲戎羌民族的習俗,以立冬作為年度周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