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地理差異較大,各地的自然環(huán)境,物產(chǎn)和習俗不盡相同,因而形成了魯中及黃河下游、膠東沿海和魯南及西南三大食風區(qū),其菜各有千秋,并流傳下來許多名吃名菜。京包里脊就是其中的一道菜,本期飲食文化為你介紹京包里脊。
京包里脊的菜系是魯菜,山東菜簡稱魯菜,有北方代表菜之稱,也是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
里脊位于外脊下側,從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條肉,呈長條圓形,一頭稍細,是最嫩的肉(也有叫腰柳肉的)。由于里脊分量太少(一扇肉只有一條里脊和外脊),做菜時往往用外脊替代里脊。
魯菜,是起源于山東的齊魯風味,山東是中國烹飪文化的發(fā)源地,魯菜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個自發(fā)型菜系,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全面、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歷史上魯菜有三個最重要的時期:2500年前的儒家圣賢們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500年前《齊民要術》中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餐的烹調(diào)技法框架;明清時期大量菜品進入宮廷,形成了眾多極端考驗廚藝的菜品和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