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臭豆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每個城市肯定都會有賣這種臭豆腐的,但都不及長沙的臭豆腐好吃。長沙臭豆腐雖然外表不好看,聞起來臭氣撲鼻,但它吃起來卻是香脆可口的。下面的湖南文化為你帶來湖南的長沙臭豆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長沙臭豆腐,長沙人又稱臭干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臭豆腐。從顏色,氣味上來比較,長沙的臭豆腐可謂是非常貼合“臭豆腐”三字。“臭豆腐”其名雖俗氣、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卻是一種極具特色的休閑風味,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是臭豆腐的特點。老人常吃臭豆腐,可以增加食欲,還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長沙臭豆腐可以做成黃、黑、藍三種,但你以長沙街頭遇到的都是黑色或青色的臭豆腐,這是長沙的特色,口味都差不多。
油炸“臭豆腐”聞著臭吃著奇香,是中國小吃一絕。“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卻更有名氣。據說,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間資料,曾來過以“臭豆腐”聞名當地的“火宮殿”。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后,再將一塊一塊的豆腐鉆孔,灌辣椒油。吃起來辣味十足,臭香濃郁,頗受贊賞,也因此,“火宮殿”的臭豆腐的名聲傳出了湘地,傳遍了大江南北。
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比較麻煩,收集腌芥菜余下的汁水、臭覓菜的莧臭水、廢棄的豆豉水、煮臘八豆的湯水,以及廚房里不用的香菇腳、冬筍老兜、蝦殼等,共納一鍋,先用武火燒沸,再轉文火熬,隨后棄渣取水,再加10%的紹酒和10%的老鹵水,裝入廣口大肚的陶缸內,用一沙袋蓋嚴,任其自然發酵,到了第二年春分時(一般是冬至以后熬制底料),底料便有了一種臭香味,水也變成了墨綠色。這時,把若干塊水豆腐用紗布包好,放入缸內底料中浸泡10天,至水豆腐里外均呈淺綠色時,取出棄之不用,再取新鮮水豆腐包好泡入底料中,每隔10天一換,用此方法一直泡至立夏時,底料便會生出一股濃郁的臭香。隨之加入2%的青礬,這制作臭豆腐的底料才算制成了。
據行家介紹,長沙街頭現炸現賣的都不是正宗臭豆腐,火宮殿和蓉園賓館才是臭豆腐真正的“籍貫”所在地。
長沙臭豆腐的“一代宗師”是已故老廚師姜二爹,他的兩位嫡傳弟子劉濤云和盛純分別“落戶”火宮殿和蓉園賓館。據他們介紹,正宗臭豆腐制作的關鍵就在于發酵水,是由冬菇、鮮冬筍、曲酒、瀏陽豆豉特制成的活水(其他地方都是死水),老嫩適宜的豆腐坯經過這種發酵水的浸泡以后,用小油鍋慢火炸熟,然后鉆孔滴入辣椒末、味精、醬油、芝麻油等佐料,即成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風味獨特的臭豆腐。這種臭豆腐的特點是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具有白豆腐的新鮮爽口,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不僅曾受毛、彭德懷、胡等黨和國家領袖人物的稱贊,而且美、英、法等國家的政界人士、新聞界朋友也慕名而來火宮殿品嘗,美國《食品》雜志的記者曾專程趕來長沙采訪臭豆腐,使之“臭”名遠播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