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要說最冷的季節就是冬季了,不過因為我國南北差異大,所以氣溫也是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說10月份北方已經開始降溫變冷,而南方的十月份很有可能還是耀陽高照,剛出秋老虎。那么,一年當中最冷的三個月份是哪些呢?到底一年中哪幾個月最冷?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當中最冷的三個月份
最冷的月份在冬季,分別是農歷“十、十一、十二月”一共三個月。“冬月”就是農歷十一月的別稱,又稱辜月、暢月、后十月、仲冬。我們常說,“寒冬臘月”,指的就是春節前的三個月。這三個月分別稱為:十月——寒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
這三個月合起來,就是“寒冬臘月”這是一年中最冷的三個月,那么,農歷十一月為什么叫冬月?
關于冬月的來歷,根據農歷歷法,冬至節氣必須出現在農歷十一月,如果出現誤差,則用設閏月來進行調整。如果在一年中沒有閏月的話,農歷十一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十一個月份,又因為農歷十一月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所在的月份,所以農歷十一月又被稱為冬月。
據《史記·封禪書》載:“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這說明早在黃帝時,就是以冬至為元旦了,正因此,農歷十一月被稱為冬月。
另外,冬月是農歷十一月,又稱辜月、暢月、后十月、仲冬,周朝時,冬至曾經是“年”,就是“歲首”“元旦”。后來的“冬至大如年”就是因為“冬至曾是年”,因此古人把冬至所在的那個月份叫做冬月。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和歷法的改變,這種冬至節曾是年節的叫法已慢慢被人們遺忘。
有人把冬月和冬至混為一談,其實這也好區別:冬月是農歷的月份,而冬至是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
三九是最冷的時候嗎?
每年冬至來臨,就開啟了數九寒天的序幕。從冬至這天開始,以每九天為一個時段往后數,第一個九天就稱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稱為“二九”,第三個九天稱為“三九”,以此類推,一直數到第九個九天,也就是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加九天就到了春分節氣。
古代御寒保暖方式有限,勞動人民為挨過漫長的寒冬,就以“數九”方法消遣,當數完九九消寒歌,也就盼來了大地回春的季節。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但三九真如傳聞中所說是一年中最冷時段嗎?中國天氣網統計了近30年來全國“數九”期間的平均氣溫,從中不難看出,三九和四九確實是全年最冷的一段時間,而三九以微弱優勢戰勝四九,成為全年最冷的時段。
進入五九以后全國氣溫呈現明顯回升的趨勢,尤其是六九(立春)以后,南方不少地方開始回暖,可以沿河看到楊柳吐綠,此時春天的腳步從南向北開始推進。等到“九九”數盡,春天的步伐已經接近長江中下游流域,全國近三分之一區域會納入春季版圖。
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從近30年來的平均氣溫統計來看,我國有近五分之四的國土最冷時段出現在三九、四九。冬至節氣過后,隨著太陽輻射的熱量減少,地面儲存的熱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少,北方大部在三九期間進入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段。而南方大部大多是在四九更冷一些,這其中包括江南東部、華南大部。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明顯,因此也不是所有地方最冷時段都出現在三九四九。在云南大部、西藏東南部等地,一九二九期間就進入一年當中最為寒冷的時段。而在我國東南沿海,以及海南島中北部,最冷則出現在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