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么
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么
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為元代時期制作,通高29.5cm,橫寬20.5cm。倉樓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紅點彩串珠組成,飛檐、朱棟、雕欄,造型別致,華貴絢麗,充分體現了江南木構建筑的特色。脊吻塑雙獅頭,四角飾卷云,重脊中部各飾一朵云紋,正脊中部飾以帶葉仰蓮,上置扁平形矛頭。倉樓系活動式裝置,中有子母口覆蓋于倉上,四立面下視均為四柱三間,倉樓內置寶座。正中后,以串珠組成“十”形鏤孔圖案,與前樓相通。兩旁有亭樓,底層前后均為兩柱夾倉。插板式活動倉門兩側用青料書直行楷書七言句對聯,右聯為“禾黍豐而倉廩實”,左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披“南山寶象壯五谷之倉”。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導讀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為元代時期制作,通高29.5cm,橫寬20.5cm。倉樓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紅點彩串珠組成,飛檐、朱棟、雕欄,造型別致,華貴絢麗,充分體現了江南木構建筑的特色。脊吻塑雙獅頭,四角飾卷云,重脊中部各飾一朵云紋,正脊中部飾以帶葉仰蓮,上置扁平形矛頭。倉樓系活動式裝置,中有子母口覆蓋于倉上,四立面下視均為四柱三間,倉樓內置寶座。正中后,以串珠組成“十”形鏤孔圖案,與前樓相通。兩旁有亭樓,底層前后均為兩柱夾倉。插板式活動倉門兩側用青料書直行楷書七言句對聯,右聯為“禾黍豐而倉廩實”,左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披“南山寶象壯五谷之倉”。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
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為元代時期制作,通高29.5cm,橫寬20.5cm。倉樓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紅點彩串珠組成,飛檐、朱棟、雕欄,造型別致,華貴絢麗,充分體現了江南木構建筑的特色。脊吻塑雙獅頭,四角飾卷云,重脊中部各飾一朵云紋,正脊中部飾以帶葉仰蓮,上置扁平形矛頭。倉樓系活動式裝置,中有子母口覆蓋于倉上,四立面下視均為四柱三間,倉樓內置寶座。正中后,以串珠組成“十”形鏤孔圖案,與前樓相通。兩旁有亭樓,底層前后均為兩柱夾倉。插板式活動倉門兩側用青料書直行楷書七言句對聯,右聯為“禾黍豐而倉廩實”,左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披“南山寶象壯五谷之倉”。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么
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為元代時期制作,通高29.5cm,橫寬20.5cm。倉樓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紅點彩串珠組成,飛檐、朱棟、雕欄,造型別致,華貴絢麗,充分體現了江南木構建筑的特色。脊吻塑雙獅頭,四角飾卷云,重脊中部各飾一朵云紋,正脊中部飾以帶葉仰蓮,上置扁平形矛頭。倉樓系活動式裝置,中有子母口覆蓋于倉上,四立面下視均為四柱三間,倉樓內置寶座。正中后,以串珠組成“十”形鏤孔圖案,與前樓相通。兩旁有亭樓,底層前后均為兩柱夾倉。插板式活動倉門兩側用青料書直行楷書七言句對聯,右聯為“禾黍豐而倉廩實”,左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披“南山寶象壯五谷之倉”。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