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歷是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這是東亞國家沿傳的;陽歷即使指公歷,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叫“太陽歷”,簡稱“陽歷”,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由于它來源于西方,是辛亥革命時期才傳到我國的,所以也稱為新歷。
陽歷(公歷):現在主要使用的是國際上公用的歷法,即公歷。它是以一個太陽回歸年作為一年,然后分為十二個月(月份數有31天、30天、29天幾種,均是人為規定),稱之為太陽歷,即陽歷。陽歷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陰歷(農歷):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又有陰歷、華歷、夏歷、漢歷、國歷等名稱,但農歷并不是陰歷,而是一種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