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解說詞
紅軍長征的解說詞
長征”這個詞,最早見諸1934年11月軍委的第五號命令。“萬里長征”這句話,出現在1935年5月,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上。同年10月,毛澤東同志到達陜北吳旗鎮后,第一次提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概念。回顧中國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先后舉行長征的紅軍部隊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的吳起鎮,行程達二萬五千里。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陜蘇區。
導讀長征”這個詞,最早見諸1934年11月軍委的第五號命令。“萬里長征”這句話,出現在1935年5月,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上。同年10月,毛澤東同志到達陜北吳旗鎮后,第一次提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概念。回顧中國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先后舉行長征的紅軍部隊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的吳起鎮,行程達二萬五千里。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陜蘇區。

長征”這個詞,最早見諸1934年11月軍委的第五號命令。“萬里長征”這句話,出現在1935年5月,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上。同年10月,毛澤東同志到達陜北吳旗鎮后,第一次提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概念。回顧中國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先后舉行長征的紅軍部隊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的吳起鎮,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陜蘇區;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紅軍長征的解說詞
長征”這個詞,最早見諸1934年11月軍委的第五號命令。“萬里長征”這句話,出現在1935年5月,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上。同年10月,毛澤東同志到達陜北吳旗鎮后,第一次提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概念。回顧中國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先后舉行長征的紅軍部隊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的吳起鎮,行程達二萬五千里。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陜蘇區。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