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仲由為親負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貧寒,常以野菜為食。仲由為孝敬父母,常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供養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隨孔子周游列國時,在楚國面對美味佳肴,回憶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
2、閔損單衣順母。
閔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自幼喪母,后母給兩個親生兒子用棉花做衣服,給他用蘆花。一次,他為父親駕車,體寒手抖,車險些失控,父親怒而鞭打,蘆花飛出。父親決定休掉后母,閔損卻哭著勸阻:“娘在只孩兒一人受凍,娘走了兩個弟弟衣單。”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動,從此待他如親生。
3、劉恒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個兒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漢文帝處理完政務后,便陪在太后床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服用的湯藥,親口嘗過后才讓母親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