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美食有麻花、耳朵眼炸糕、鴨油包、蔥油目魚、津味嘎巴菜、什錦燒餅等。
1、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2、耳朵眼炸糕:津門食品三絕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選料精,制作細,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胡同,故名。耳朵眼炸糕選料需用優質糯米、黃米、紅小豆、赤砂糖、香油等。餡經漂、煮、燜、攪、炒糖、炒餡等工序,皮面經水泡、石磨、發酵、兌堿成型,在滾油內炸成金黃色球冠狀成品,特點是口感外焦里嫩、酥皮脆而不硬、餡鮮嫩而不干、細甜爽口、香味芬芳。
3、鴨油包:鴨油包是小籠包的一種,吃起來很香,滿嘴膘油,但清香不膩。里面的餡料和普通包子餡差不多一樣是豬肉的,不過里面好象有鴨肉絨,而且是加鴨油、植物油、香油、醬油、蔥、姜加調味料和的餡,和普通包子一樣包,一樣蒸。
4、蔥油目魚:目魚,津菜俗稱“大鰨目”。學名半滑舌鰨,屬魚綱、鰈形目。目魚常棲息于附近的淺海底層中,為渤海灣特產之一。夏季咸、淡水魚類大多體瘦肉消,唯獨目魚魚體肥大、肉質鮮美,故津門有“伏天吃鰨目”之說。
5、津味嘎巴菜:首先將綠豆磨碎,過篩,用清水浸泡,然后,用手揉搓,撈去豆皮、雜質,控去余水,與泡好的大米混合,磨成粥狀。其次將烙子置小火上,舀上面糊,攤成薄似紙張的圓形煎餅,改刀切成柳葉形。然后制鹵時,先將香油燒熱,投入蔥花,姜末、香菜根,至炸呈金色時,把大料面、面醬下了,然后倒入醬油,開鍋后倒入盆內。
6、什錦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是該區的名特小吃,創始人叫呂鳳祥,六十多年前便在今日緯路浦善里“唯一齋”經營燒餅。一九二五年,山東人王樹倫到“唯一齋” 學徒,拜呂鳳祥為師,學習制作技術。一九二七年,王在該店原有的豬肉、白糖、芝麻等品種的基礎上,又創制了豆沙、豌豆黃、棗泥、紅果、咖喱牛肉、梅干菜、蘿卜絲、冬菜、香腸等十來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