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人夏至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量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夏至,古時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清嘉錄》里說:“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可見古人夏至這天敬謹戒慎。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視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90度為夏至,此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夏至之后,陰氣始生,陽氣開始衰退。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jīng)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氣溫仍繼續(xù)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