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很多人會把寒衣節和清明節搞混,會誤認為是一個節日,其實是兩個節日。那么關于2022寒食節的時候可以掃墓嗎?寒食節和清明節有什么區別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寒食,即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的主要內涵是掃墓,而清明節則是游樂,兩節氣氛截然不同。清明節寒食節的區別:功能不同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寒食節也相隨而至。現在,有些人把寒食與清明混為一談,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兩者一個是農耕節氣,一個是民俗節日,本來就不是一碼事。清明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歷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個民俗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寧被燒死山西介休的綿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兩者一是農耕節氣,一是典故民俗,本是兩碼事;但兩節時間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稱的說法。
文化內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后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后者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系。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于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