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新春時節,人們總是倍加重視,總是有很多的講究與忌諱,那正月有什么講究和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正月的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中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農歷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二、正月的忌諱
1、忌打碎器物
正月里打碎東西,往往不是個好兆頭。有些地方甚至覺得是種兇兆,譬如打碎了的瓷器,一點不能丟,要全部撿起來,用紅布包好,放在自家的神龕前祈求消災避禍。而一般來說,即便不做到這個份上,至少也會說一句碎碎(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來化解打碎東西的不祥之兆。
2、忌路遇喪葬
正月里若非自家有喪,在路上遇到別家的喪葬也被視為不祥,而且是年大有災的大兇之兆。但這條禁忌并不絕對,有的地區反其道而行之,反而相信路遇別家的喪事是非常吉利的事。因為棺與官同音,而材與財同音,可以討到好口彩,來年升官發財,財運亨通。
3、忌吵架爭執
萬事和為貴,這種觀念即便不是過年,就是在平時也是民間傳統觀念。所以在一年伊始就鬧不和,甚至大打出手,絕對是不好的禁忌,要盡力避免。和氣生財,過年當然是要放下爭端,開開心心最重要。
4、忌去有喪之戶拜年
過年串門給親朋鄰里拜年,本是習俗。但若是別人家正在服喪,就成了禁忌。古代有喪之家,直系子嗣要守孝三年,所以過年期間的一切喜慶習俗都得取消。若是不得不在正月去串門,講究的地區也不會進門,就在門口問好說話即可。
5、忌剃頭
這條禁忌在部分地區適用,譬如黑龍江、河南、山東等地,有俗語流傳:正月不剃頭,剃頭死己舅。如俗語所言,這條禁忌是因為會給自己的舅舅帶來不祥而設下的,但據地方志記載,也許是以訛傳訛所致。
清朝建國后,下令全民剃頭,否則會被視作叛國,而這道皇詔正是在順治四年正月實行的。不少人緬懷前明,在剃頭時思及舊君、舊國、舊土,于是有了剃頭思舊一說。思舊一詞流傳開去,漸漸變成了死舅的諧音。
6、忌求醫問藥
正月里生病被視作不吉利,所以求醫問藥也成禁忌,預示著一整年都會病痛不斷。古代,正月里,有的醫生會避諱,甚至會在正月里暫時歇業。
7、新婚妻子忌在娘家過夜
古代,新婚的妻子不能在正月里留宿娘家,哪怕是回娘家拜年,當天夜里也必須趕回夫家,否則不利于夫婦和諧,婚姻圓滿。
8、忌搬新家
民俗是沒有正月搬新家的,由于正月是祭拜月,有很多關鍵的生活。正月注重的是往家中各種各樣旺運。這時搬新家,會認為不吉利,有正月搬新家窮一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農村過年,正月里的眾神,例如灶神臘月二十三辭灶老天爺個人述職,年三十再重返世間,也有老地老娘(老祖先),你忽然在正月搬了家,她們回家找不著新房子,會惹不高興。免不了有性子,那這一年就不容易太順。
9、忌罵臟話
在年終,諸神要來臨世間。因而,過去大家不容易在正月里隨意起誓,更不容易在這個月里隨意咒人罵臟話,全部正月都會認真細致慎微中渡過,以祈禱明年的平安順利。
10、忌掃地、忌往外潑水
正月初一這一天忌掃地、忌往外潑水,取其財運不隨水流逝的兆頭。而且這天要把刀藏起來,所以正月里食物必須預先準備,因為菜刀、剪刀屬于兇器,春節動之則不吉利。
11、忌洗衣服
在有些地方正月初一、初二這兩天有不能去洗衣服的講究,據說這兩天是水神的生日,在正月初一、初二用水洗衣服,容易把財氣都流走了。
12、忌向人討債
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楣,因此忌諱向人討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