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開國皇帝殺戮功臣的惡劣風氣,起自漢高祖劉邦。
漢朝建立后,劉邦察覺握有重兵的異姓王對中央集權有嚴重的威脅,于是便決心除掉他們。劉邦先以并無實據的“謀反”罪名將韓信逮捕,貶為淮陰侯;不久,皇后呂雉就設計將其斬首。之后,劉邦又以同樣的罪名,把在楚漢戰爭中起過重大作用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殺掉。其他的幾個王,有的逃入匈奴,有的被貶。
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劉邦先后用了七年時間,削平了主要的異姓王國,這對鞏固國家統一,加強封建的中央集權,原是有積極作用的,然而,他采取殺掉開國功臣的做法,則招來了后世的不少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