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在古代時令中是指農(nóng)歷幾月
仲夏,在我國傳統(tǒng)習(xí)俗中一般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換算過來就是指農(nóng)歷的五月份。相對應(yīng)的還有孟夏、仲夏、季夏。農(nóng)歷五月仲夏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太陽火辣,天氣炎熱,就是所謂的陽氣過盛,所以這個時候又被稱為“毒月”、“惡月”。仲夏作為最熱的時間點,一點要做好避暑,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取其他不炎熱的地區(qū)進(jìn)行避暑,比如云南昆明、黑龍江、哈爾濱這些地方。仲夏時候濕氣也比較大,要注意保養(yǎng)肝臟,多多食用如西瓜,楊梅、梨這些消暑促消化的食物,對身體很好。
仲夏在古代指的是什么時候
仲夏時間: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五月。
古語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一般來說,是指農(nóng)歷五月份。
如果按公歷,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為夏至那一天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夏至總在公歷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歷6月為仲夏。但是在地球北半球,最熱的月份是7月,并非仲夏,這可以這樣理解,用火加熱水,并非火最大的時候,水最熱,因為可以有這種情況:火雖然在減小,但是水的溫度仍然在上升。
五月。又稱皋月(見一月“陬月”。皋,同高。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蒲月(舊俗于端午懸菖蒲于門,并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jié))、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惡月(古代迷信對五月之稱。《太平御覽》二二東漢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午月(見一月“寅月”)、建午(見一月“建寅”)、仲夏(見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中,讀如仲。再見一月“首春”)、蒲節(jié)(見 “蒲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訓(xùn)》:“陰生于午,故五月為小刑。”午,通五)、鳴蜩(《詩·七月》有“五月鳴蜩”之語)、蕤賓(見一月“太簇”)等。
夏天皮膚保養(yǎng)小常識
1、每天需進(jìn)行2到3次的皮膚清潔。
可選用溫和、適合自己皮膚的香皂,洗面后,再使用潔膚水。清洗后可涂滋潤霜以補(bǔ)充失去的水分和油脂,也可涂雪花膏。為了更好使皮膚保持清新,每周可施用一次按摩潔面霜。
2、要養(yǎng)成搽抹防曬霜或劑或膏的習(xí)慣
不光是對面部皮膚,盡可能對裸露在外的皮膚都均勻地搽抹一些防曬露,以保護(hù)皮膚遭受烈日的毒曬。晚上最好用一些曬后修復(fù)面膜。
3、要善于配戴遮陽飾物
比如戴太陽帽、打遮陽傘;以自行車代步的女子要使用遮陽披肩等,把裸露在外的雙臂、脖頸部位遮蓋起來,尤其白色披肩對所有光都有反射作用。經(jīng)常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可以選擇一些便于操作又有利遮陽的草帽、斗笠之類。
4、多喝水,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油膩、辛辣之品。
夏季化妝品不宜在臉部停留過長的時間,3到6小時后應(yīng)及時卸妝。夏季化妝宜清爽淡妝。出門在外,當(dāng)面部出汗較多時,可以用粉餅吸去汗水。在空調(diào)室內(nèi)應(yīng)少用粉質(zhì)化妝品。臨睡前必須用清潔霜及高脂香皂將面部清洗干凈,以利于晚間皮膚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