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每個人都必須吃鹽,不吃會生病。
二是如果允許私鹽,則奸商就會抬高鹽價,截取利潤。很多人就買不起鹽了。
三是如果百姓都沒錢吃鹽,那樣就會民不聊生,國勢日下。回造成政局動蕩,威脅國家政權。
四是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
鹽與鐵始終是古代中國政府實施專賣的。 中國封建社會政府為打擊富商大賈,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政策。起始于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秦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于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漢初開放民營,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漢武帝迫于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在產鹽和產鐵的地方,分設鹽官和鐵官進行管理。鹽專賣采取在官府的監(jiān)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并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采取官府統(tǒng)管鐵礦采掘、鋼鐵冶煉、鐵器鑄造和銷售等一切環(huán)節(jié)。東漢時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征稅制。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征稅制復起。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后,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此后歷朝歷代,都加強了鹽專賣,對鐵則實行征稅制,不再與鹽同例看待。鹽鐵專賣使封建國家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特別是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