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可以拜年嗎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能不能去別人家拜年
元宵節(jié)可以拜年。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jù)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jīng)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jié)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后來節(jié)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jié)”。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xù)的慶?;顒油葡蛴忠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jié)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jié)。在國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jié)需要做什么?
賞燈:唐朝時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賞燈一般接連好幾天,這時候是十分熱鬧的。
放焰火: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煙花,在那樣熱鬧的日子里,放起焰火相必一定非常漂亮。
逐鼠:主要是養(yǎng)蠶人家需要做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是廁神。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
走百病:元宵節(jié)婦女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成群結(jié)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也是古代百戲的一種。
劃旱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diào),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春節(jié)禁忌:
1、元宵節(jié)當天不能洗頭、剪頭發(fā),認為“發(fā)”如同發(fā)財?shù)陌l(fā),洗發(fā)會將財富洗掉,這一年存不下積蓄;
2、不要殺生,見血是不詳?shù)膼赫祝瑫曝敾蛴胁?zāi);
3、米缸不能見底,最好把米裝滿,因為米缸見底,古時有斷炊堪虞之說;
4、衣服和鞋子不能弄破,傳言會一年霉運纏身;
5、不要借錢給別人,據(jù)說會把運氣借走;
6、不要做大的機械活動,因為當天工具或者其他設(shè)備的破損,意味著來年財富的消失;
7、避免說臟話或晦氣話,禍從口出,這一年會不吉利;
8、長輩不能打罵孩子,元宵節(jié)以喜慶為主,哭泣會帶來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