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道光年間是梆戲(本梆)、羅戲、亂彈;
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則成了河南梆子、二黃和越調;
民國年間是河南梆了、越調、京劇;
新中國成立后的半個多世紀里,又以豫劇、曲劇和越調成為當代河南的三大劇種。
戲曲發展史已經證明,從來就沒有哪個劇種是長盛不衰的。相反,它總是隨著毎-劇種自身(人才、劇目等)的興旺程度而有所變化。比如清康熙、雍正年間,河南最盛行的三大劇種是羅戲、清戲和秦腔(隴西梆了),到乾隆年間便成為梆子腔(不是以后的豫劇,而是由曲牌體向板腔體轉化的十字調梆子腔)、羅戲和卷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