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熱題恒寂師禪室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現在我們炎熱的夏天,也常說到的心靜自然涼,由此詩的最后一句演變而來的,后來也被雍正皇帝拿去懷念康熙,寫了一篇《心靜自然涼》的訓文。
-
《韓碑》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作者在詩中表達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對平叛統一予以高度的評價,認為國家的治亂主要歸結于宰相的政績,詩中高度贊揚了宰相裴度的豐功偉績,含蓄的批判了李愬自私自利的行為。
-
《我的思念是圓的》這首詩的一開頭,詩人便把無形的思念比喻成有形的圓,把虛的、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人易于理解,同時,圓形還容易讓人聯想到許多美好的事物,為下文聯想到月亮、西瓜、蘋果做了鋪墊。
-
《夜別韋司士》的首聯寫館舍夜宴,高大的客館里燈火通明,酒香清洌,一直喝到夜鐘響、歸雁鳴的月落時分,連用【夜鐘】、【殘月】、【雁歸聲】,三個與夜間及別離相關的意象,既能顯示出時間的推移與宴席的時間很長,又渲染了濃郁的別離氣氛,次聯點明送別。
-
全詩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慘慘道來,別有一份無奈中的苦楚,前兩章以何草不黃、何草不玄,既然草木注定要黃、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統帥者絲毫沒有想到的是,草黃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卻不是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當不能以草木視之。
-
《別東林寺僧》是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月下送別圖,表達了詩人對東林寺僧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
清平樂·會昌這首詞作于1934年7月,【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
《檀溪尋故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這位友人的超脫塵世,歸于真隱,訪而不遇是慰藉而不是遺憾,詩人覺得沒有什么比志趣相投更讓人欣慰的事了,題目中的【檀溪】指的是在襄陽城西門外,【故人】指朋友,但不知是何人。
-
贈嶺上梅是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詩,【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作者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