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成祖是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鄭和下西洋以及遷都北京等舉措都耗費了很大國力,總體來說是功大于過。
-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是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
圓周率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而是在歷史的進程中不同的數學家經過無數次的演算得出的,是古今中外無數的數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它包含了無數數學家的辛勞汗水,并不某個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不具有專利性質。
-
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交戰,越國戰敗,勾踐夫婦被迫到吳國做人質,受盡凌辱,三年后回到越國,勾踐臥薪嘗膽,奮發圖強,國力轉弱為強,最終戰勝吳國,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后一個霸主。
-
詩圣,是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廉頗,這個成語則是出自戰國時期趙國廉頗與藺相如的典故,說的是廉頗因自負而針對藺相如,后知藺相如不與自己計較是因將國家的利益凌駕于自己的個人利益上時,心生慚愧,脫下自己的戰袍,背上荊條上門給藺相如請罪。
-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劉琨,兩人是晉朝時期的一對好友,有相同的抱負,愿為祖國建功立業,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天半夜,祖逖聽見公雞的啼叫聲,與劉琨約定以后聽見雞叫聲便起床練劍,最終兩人實現了報效家國的理想。
-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趙國的兩位大臣,一位是廉頗,一位是藺相如,這兩位大臣都是非常有能力,但是廉頗非常看不起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能夠和睦沒有計較,所以后來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就負荊到藺相如門前去請罪。